20200419-佛學講座-煩惱即是菩提.jpg

 

這集佛學講座談到十四科頌的《生死不二》

以下整理這集的摘要

有興趣的話可以觀看完整版《煩惱即菩提|志公禪師 十四科頌 生死不二》

 

世間諸法如幻。生死猶若雷電。

在地球這個末世,生死猶若雷電

假設你在打掃的時候,桌上來了一群螞蟻

你很慈悲,你一隻也不想殺

但開會時間就快要到了

這些螞蟻也不會聽話

 

一條小小的抹布,對我們的生命一點威脅也沒有

但這條抹布從桌子上擦過去

對螞蟻來說卻是死傷慘重啊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到「佛法是相對的」

佛法不是絕對的

一條抹布對人類來說是無生也無死

但是對於螞蟻的世界

這條抹布卻是致命的打擊

最後只能用掃帚輕巧地將螞蟻趕到其他地方

 

人類真的不應該把自己變得這麼弱小

太過弱小不但對於自己是個災難

也是其他眾生的困擾

在這個諸法如幻的世界裡

我們一定要更強

只有更強才能夠通過無常的變化

 


法身自在圓通。出入山河無間。

知識經驗的學習和人生經驗的累積都很重要

但我們不能忽略了法身

法身就是我們的佛性,法身是可以經營的

學習知識、累積經驗,同時也應該要修煉法身

 

難道人生裡頭只有知識經驗和名利的追求而已嗎?

一天24小時,只要撥出一兩個小時來經營法身、耕耘慧命

你會發現這非常值得!

 

當我們太弱小的時候,看什麼都是障礙

但是當我們夠強大的時候

法身能夠出入山河無間

就沒有生死的問題了

 


實際無佛無魔。心體無形無段。(先談生死不二的最後一段)

法身實際上是無佛無魔

我們的法身是最中性的

依我們的自由意願

你喜歡佛,你就成佛;你喜歡魔,你就成魔

佛性是無形、無色、無相

完全沒有立場,是最大的包容性

 

佛法包含佛也包含魔

佛和魔加起來才是佛法

如果只喜歡佛、排擠魔,那還沒有到最高深的佛法

我們不是要排擠魔,而是要讓魔不會妨礙你的人生

 

修道人的心胸要非常廣大

不管認不認同、喜不喜歡都要包容

真正的佛法是透過包容,再透過大法力把煩惱轉成菩提

 

修道人要有宇宙觀,要有廣大的胸襟

實際無佛無魔是表示佛性當中包含佛和魔

不是只有立場

我們驅魔不是殺魔

是將魔驅離,讓牠去該去的位置


佛法強調的是包容性

每一個眾生都應該對地球是有價值的存在

因為你的存在而使人間更加地美好

每一個人都是亞當、夏娃

都承擔了使地球更美好的天命

 

如果你沒有能力讓地球更美好

至少先讓自己更美好

不要在地球上創造毛病、對地球加害

就算是對地球的貢獻了

先把自己修好,把根性、脾氣、惰性、慣性先改掉

以自己修為高尚為榮、為人生的目標

 


顛倒妄想本空。般若無迷無亂。
三毒本自解脫。何須攝念禪觀。

別說外面的世界亂不亂

你仔細看看你的內心

是不是今天也不太平靜呢?

看看你的心是不是有一點慌?有一點亂?

也不曉得在慌什麼,不曉得為什麼亂

總是有一絲不安,沒有那麼平靜

這表示你心裡還有問題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每個人的內心很難完全地平靜

因為你都在知識經驗裡

沒有真的進入法性的世界

當你面對很多的不確定

內心就是會有一點慌、會怕怕的、有點煩躁、心有點亂

在紅塵中這是一種常態

幾乎找不到一個人他的內心是完全平靜的

迷和亂是人間的常態

 

志公大師指導我們一個方法

我們一定要回到般若

般若是無迷無亂的

般若裡是七禪定的極樂天

真的回到般若以後,貪、嗔、癡三毒就自動解脫了

 

地球上的修行法門很多

有些人很反對本來成佛這個觀念

所以他跟他的佛性的關係就不太好

就沒有辦法回到般若

他忘了他的自性佛

他拜的、念的都是外面的佛

他瞧不起自己的自性佛,一直嚮往外面的佛

只好一直靠攝念禪觀

志公大師不是反對攝念禪觀

他的意思是:「你回到般若不就好了嗎?」

 

般若就是我們的佛性

能生一切法也能修改我們一切的人生

在越大規模的天災人禍

越需要回到自己的佛性

在越不確定的人生

越需要回到自己的佛性

 

自性佛和外面的佛是一體平等的

各種的教育讓人對修行感到陌生和逃避

所以一直沒有辦法回到般若

 

回到般若的方法很簡單

你一定要完全領納

一定要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相信

眾生本來成佛的宇宙定律

慈悲的蒼天

絕對不會故意創造有毛病的眾生

接著只要多禱告、勤念佛就能動用佛性

 

 

只為愚人不了。從他戒律決斷。

不管是宗教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或是朋友之間的影響

反正你就對修行沒興趣

好不容易找到了修行門第

又被經教和戒律擋住了,進不了佛性

因為不了,不了就是沒有辦法了斷

被戒律擋住了,沒有辦法真正了斷

志公大師說:「專門守戒律的,就叫他愚人」

只會從戒律來決斷,你是愚蠢的人

 

 

不識寂滅真如。何時得登彼岸

我們一定要認識自己的佛性

一定要修煉到很空靈清淨

要拿得起放得下才能夠登彼岸

一定要跟自己的佛性會合

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用你的佛性

這樣子才能夠到彼岸

 

如果你還是認為接引是可以成立的

你可以看看,人家把你接引到一個道場來住

你恐怕都無法接受對方每天禱告一個小時

在最高層天都是慈悲喜捨的

極樂天都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

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慈悲,沒有那麼多的喜捨

 

你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對立

心中還有很多立場、很多原則

還有很多無法包容的地方

你怎麼住得慣最高層天呢?

 

我們不反對接引說

但是你要有足夠的條件

人家才能夠接引上去

解脫的鑰匙就在你自己的身上

你要登彼岸就一定要識得你自己的佛性

 


智者無惡可斷。運用隨心合散。
法性本來空寂。不為生死所絆。

 

若欲斷除煩惱。此是無明痴漢。
煩惱即是菩提。何用別求禪觀。

我們一直講煩惱即是菩提

如果你還有想要斷除煩惱的想法

那你叫做無明痴漢

 

如果你沒有找到般若的佛性的話

只用知識經驗和決心想要斷除煩惱

那是無明痴漢

 

我們第七意識裡的知識經驗和頑固的想法

甚至於幾百年累積的莫那識

對事情會有一定的看法和喜好

 

心中的觀念是因為過去的人生體驗而產生的

這個觀念只是你局部的人生

你用局部的人生觀去經營

當然產生很多的煩惱,就跟別人格格不入

因為你已經有兩百多年這個經歷

但別人沒有,就不認同你的想法

你一定要照著自己個人的堅持,就會產生很多的煩惱

在你的知識經驗裡

充滿了主觀,充滿了個人執著的第七意識的觀念

你的煩惱不會斷的

 

以上內容摘錄至天雲老師 佛學講座 實用生活禪

點這裡看完整版的《煩惱即菩提|志公禪師 十四科頌 生死不二》

arrow
arrow

    錦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