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滔滔自在。不羨公王卿宰。
四時猶若金剛。苦樂心常不改。
法寶喻於須彌。智慧廣於江海。
不為八風所牽。亦無精進懈怠。
任性浮沈若顛。散誕縱橫自在。
遮莫刀劍臨頭。我自安然不采。
我今滔滔自在。不羨公王卿宰。
志公禪師說自己現在的狀況是滔滔自在,比大自在還要更厲害,滔滔自在是形容很完美的自在。雖然他沒辦法影響每一個人,雖然他盡力了還是度不成梁武帝,但是他了解因緣法「佛無法度人,眾生自性自度」。
我們不可能追求每一件事情都成功,但我們必須盡力而為,凡事只要盡力而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蒼天,就可以自在了。
志公禪師在皇宮裡,皇上都不聽志公禪師的話了,滿朝文武百官、王公卿宰當然也不會重視志公禪師,只有表面上會尊重他是一個國師,即使皇上和王公卿宰都不聽志公禪師的話,但他也無所謂,他一點也不在乎。
自在不等於順利,自在是一種境界。
自在不是改變環境,而是不受環境影響。
為什麼別人不聽你的話,要因此不快樂呢?你會不快樂、會整天想東想西,任憑念頭放蕩流浪,是因為你的念頭抓不回來。當你透過禱告或是念佛,練習到念頭不散漫,就能夠立刻停止心中不快樂的念頭,輕而易舉地就讓不快樂的念頭消失。
自在不等於順利,自在會讓你習以為常,讓你不受環境影響,自在是一種境界。
紅塵中人都在追逐公王卿宰,但志公禪師一點也不羨慕,他已經修煉到與佛性相遇,心中已經遇見極樂,怎麼會喜歡世界的安樂。
四時猶若金剛。苦樂心常不改。
志公禪師的心境一年四季都像金剛一樣沒有漏洞,因為他心中有最厲害的武器,可以擊破所有的障礙。
紅塵是一個七十幾億人交互作用的地方,也許我們沒有辦法完全影響七十幾億人,也許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至少要能夠自保,保護你自己和你所愛的家人。
苦,是一種心境。
樂,又是另一種心境。
苦樂心常不改,不管苦還是樂,他的心都很穩定、如如不動。
人為什麼這麼善變?心常常被外在的人事物影響,當然會善變。也許你只是善變而已,不會害人,但善變終究不是好事,因為你會傷到自己。
你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好嗎?
用這三個小指標檢視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很善變:
1. 念頭動盪不安
2. 脾氣起伏不定
3. 承諾經常無法兌現
很多人在戀愛的時候,會將人生的重心都放在另一半身上,但紅塵中人大多是善變的,你把自己人生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善變的另一半,他對自己情緒的起伏都難以控制了,你的心當然起伏不定,當然時常不安。
如果你將自己定位在一個善變的人,或是善變的環境上,你的心絕對會跟著善變,沒有辦法達到苦樂心常不改。
我們要將自己定位在很穩的點上,將自己定位在佛性上,讓自己的心非常穩定。《金剛經》提醒我們「菩薩應無所住而度於眾生」,世界上不如你意的事太多了,如果沒有練到無所住,你會被環境氣死,你會沒有辦法度眾。
法寶喻於須彌。智慧廣於江海。
法寶指的是佛法,須彌是指銀河系的中心點。要達到穩定,一定要把佛法放在我們生命的中心點,以佛法為人生的軸心,心中要充滿法寶,定位在佛性上,我們走的軌道就是佛法。
我們應該以修行做為人生的最中心點,其他一切人生的事情都隨緣,出現在你面前一切的人事物,都要珍惜、都要愛他,但那只是你珍惜和愛的對象而已,不是你的本體,要非常清楚,你的本體是在佛性上,才能展開無限寬廣的人生,智慧才能廣於江海。
佛法是包容一切所有法,是廣大的包容性,我們不要批評論斷,因為你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是佛法的一部分。
不論斷是非是指寬廣的心,而不是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沒有分別論斷才能修出廣大的胸襟,胸襟夠廣大,智慧才會夠廣大,才能夠照見每一個念頭發展的結果,照見每一條路發展的後果。
很多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都會擔心害怕,不知道選了這一條路會有什麼後果,無法計算未來的發展,這是因為超能力失落的緣故,如果以佛性做為生命的中心點,怎麼會沒有下決定的智慧呢?
雖然我們口中不批評論斷,但心中要非常清楚每一個言行會產生什麼後果,練到這種程度叫做因果通,是佛系裡頭基本的神通之一,看到一片落葉就知道後果怎麼樣,這叫一葉知秋,看到她嫁給這個人,就知道她的未來會怎麼樣,這是很基本的智慧。
不為八風所牽。亦無精進懈怠。
當我們的境界進步到一個程度之後,就沒有精進和懈怠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修行是修身養性,是在修煉自己,但其實修行也是在「修理」自己,你不知道自己現在是短路狀態,我們已經習慣將人生的重心放在大腦,修行就是要將人生的主權修好,我們應該要以佛性做為人生的主導。
我們說:「我的主啊!」主就是佛性,只是人類在迷失之後,我們的主變成大腦了,但是大腦的功能只是在管理人體的運動、行動、身體健康和內分泌,過去、現在、未來,跨越時光的這些決定,還有身邊親朋好友內在的思想,絕對不是大腦可以分析出來的。
大腦頂多才幾十歲而已,佛性才是人生真正的主宰,修行就是要將習慣從大腦轉移成佛性,完全修好之後,就沒有精進懈怠的問題。
Q:要怎麼將自己修理好呢?
A:一定要堅持每天做定課。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天沒有做定課,你的線路就又回到大腦了,又開始用不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大腦,在決定人生的事情,又會容易衝動犯錯了。
所以一定要堅持每天做定課,養成經常禱告的好習慣,讓自己習慣將各種大事、小事全都交給佛性引導。
讓自己養成正向的慣性,經過一兩年以後,很多人生重大的決策就不再是來自大腦了,而是來自於佛性,這時候你就修好了,你已經啟動佛性萬古原靈的知識和智慧經驗的寶庫,修好了以後當然就沒有精進懈怠的問題,也就不會被八風所牽。
任性浮沈若顛。散誕縱橫自在。
任性,任自己的本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追求的境界,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不被掌控當然就能夠任性,但是在任性之前,必須先經過「沒有精進懈怠」的境界,在你還沒修好之前,最好不要急著任性,先檢視自己,看看自己能做到坦蕩蕩嗎?會不會常常斤斤計較?常常患得患失、愁眉苦臉?如果是的話,就別急著任性了。
志公禪師已經回到他的佛性,當然可以任性浮沉若顛,雖然在別人眼裡,這個國師的際遇浮浮沉沉地,有時候說話愛開玩笑,像個神經病,但實際上,這都是別人以外在的表現在論斷志公禪師,根本不代表他內在的修為,當功力不夠的時候,看到的都只是表象而已。
任性而且還可以散誕縱橫自在,散誕也是自在,前後都是在講自在,就是強調可以很任性、很自在。
遮莫刀劍臨頭。我自安然不采。
接著志公禪師談到「遮莫刀劍臨頭。我自安然不采。」
一般人在刀劍臨頭的時候,都會去遮擋,志公禪師連擋都不擋一下,因為他算得很準,也許你只是虛張聲勢而已,所以他不擋,如果你真的砍下來了,就算擋也擋不住,所以乾脆都不擋了。
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表示他對於危機分析得非常透徹,他可以計算危機後面的變化,只有進入佛性的人,才會有跨時光的智慧,想要安全地度過未來不可知的無常變化,一定要回到佛性的理體。
為什麼刀劍臨頭根本不需要遮?因為你在總正量的最高峰,縱然槍林彈雨,子彈也打不到你。也許在物質界,大家看起來是在同一個平面上,但是總正量不同的時候,身邊的金剛盾厚度就不同,在靈界的高度也不同。
不管是想要任性還是想要安然不採,都要靠自己的修為功力。
希望您可以推推火箭,給我一點鼓勵 :)
(最多可以點20次火箭喔)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是建議
非常歡迎您在底下留言給我
或是私訊【斜槓青年】粉絲專頁
也非常歡迎您將文章分享給親朋好友
推薦您非常實用的禱告詞
★ 如果您最近運勢不佳、睡眠品質不好,
或是有被鬼壓床的困擾,
推薦您試試看循環播放驅魔禱告,
讓地藏王菩薩幫助您
驅離邪靈惡鬼騷擾。
★ 如果您的身體狀況不佳、體虛多病,
推薦您經常播放抗癌禱告,
讓地藏王菩薩幫助您
身體健康、擺脫惡疾。
★ 如果您是自營工作者,或是公司的負責人,
推薦您經常播放發財禱告,
讓地藏王菩薩幫助您
生意興隆、財運亨通、客人絡繹不絕。
*使用電腦版Youtube,可以直接在影片上按右鍵點『循環播放』
祝福您人生圓滿順利 😇